最新消息

News

探討性侵害加害者內心世界...(Ft.海苔熊

2024-01-14

性侵害加害者內心世界:罪惡感折磨,無法自我認同的痛

「在我的實習期間,我有機會跟隨我的督導參加一個針對性侵加害者的治療團體。初次參與時,我對這個團體的感受實在是既震驚又覺得無聊。與我所學的團體治療方法迥然不同,這裡的氣氛和節奏都非常緩慢。大家似乎都在做自己的事,如滑手機、吃東西甚至打瞌睡,而且對話內容很隨意,涉及的都是些日常生活的小事,比如家裡煮什麼菜,或是家庭花園種了些什麼等等。看著這些,我最初的感覺是驚訝,覺得這樣的團體似乎在浪費時間,成員的參與程度也顯得相當低。

 

然而,當我開始進一步學習和深入接觸後,我逐漸意識到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對話,實際上是在展現這群人特殊的心理狀態。這些加害者往往曾在法律上犯下錯誤,加上他們作為資源匱乏的案主,在一群陌生男性面前談論性議題,對他們來說是極為困難和敏感的。他們過去可能很少有機會深入探索自己的經歷和感受,因此開口談論這些問題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。

 

我逐漸明白,督導和團體的領導者其實是在營造一種輕鬆的對話氛圍,讓這些人能夠逐漸習慣在陌生人面前討論各種話題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些看似隨意的閒聊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刻的心理議題,包括人際互動、情感、甚至是他們所犯的罪行。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鋪陳和循序漸進,才能真正與他們進行深入的心理工作。

 

所以,當我真正了解他們之後,我才發現,這些看似漫無目的的對話,實際上背後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架構與概念化。這讓我對整個團體治療過程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深刻的體會。透過這次的經驗,我意識到在這類特殊群體的治療過程中,表面的平靜和日常性其實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動態和複雜的情感。初看似乎無聊、缺乏活力的集體互動,實則是一種為這些心理上受創的加害者設計的特殊治療模式。這次的實習經驗給了我一個深刻的啟示:治療並非總是需要直接面對問題,有時候,一個輕鬆的開場和慢慢的引導,更能幫助那些心靈受創的人逐步打開心扉,並開始他們自我療癒和成長的旅程。」—臨床心理師邱上誠

 

性侵害行為,不僅給受害者帶來深重的創傷,同樣也在加害者的內心世界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。許多加害者陷入了自我厭惡與無法認同自己的痛苦掙扎中。在夜深人靜的時刻,他們內心的野獸般的慾望難以自控,明知所做的行為是錯的,卻仍舊無法抑制犯罪的衝動。當他們面對鏡子,看不到真正的自我,內心只剩下一個陌生而又不可認同的「自己」。他們渴望逃離,卻始終無法逃脫罪惡的陰影。那究竟是什麼讓他們踏上這條歧路?其實,有些加害者的內心,充滿了痛苦的掙扎與呐喊。

加害者有罪惡感嗎?

事實上,加害者可粗略分為兩種:

  • 第一種是他們的確存在著深刻的罪惡感,他們自責自己的失控行為,對自己的衝動行為深感後悔,並試圖通過改過自新來贖罪,但這種罪惡感仍然持續折磨著他們。
  • 另一種則缺乏罪惡感,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為一時的「失誤」,例如「是因為約跑沒喬好」。

但無論如何,他們都無法擺脫過去所造成的困擾,他們往往渴望將這些污點徹底抹去,避而不談,卻又無能為力。

為什麼要這麼做?

那麼,為什麼一些人會選擇以性暴力的方式來傷害他人?他們的內心世界究竟是如何的?

 

  • 其中一部分加害者將性犯罪視為滿足自己權力欲望的一種方式。在他們眼中,強暴成為了一種展現「征服感」和「男子氣概」的行為。這種犯罪心理,往往源於「自卑感」,透過傷害他人,來獲得心理上的滿足。
  • 另一部分加害者則對特定群體的敵意或過往的創傷,他們透過性侵作為一種報復手段。這可能源自於他們曾經被某些女性「傷害」的經歷(例如被女性忽視、虐待或拋棄等等),因此採取了最殘忍的性暴力方式來進行報復,這樣的行為實際上源自於內在創傷。

當情緒被「觸發」時,這些加害者容易感情用事,缺乏對自己行為的約束,在前額葉還沒來得及運作前,就把創傷與負面情感轉嫁給無辜的人。

每一個行為背後,都存在一個需求

性犯罪加害者也需要被傾聽和理解,理解並不代表認同他們的行為是對的,而是提供一個彈性的空間,去看見他們內心發生了什麼、他們在逃避些什麼、他們曾經經歷哪些傷口。性犯罪給社會帶來的創傷是深遠的,但從加害者的視角來看,也是深遠的,只是他可能避而不談而已。

為何要性侵我?性暴力行為人腦袋在想什麼?ft.邱上誠臨床心理師

https://youtu.be/3I76LPwbcMg

 

不論是加害者或受害者,過去不能定義一個人的全部。過往的已經發生,但生活仍將繼續。與自己的內心魔鬼和解是一段非常漫長而且艱難的旅程,但只要願意開始走,就慢慢會到的。與自己的內心魔鬼和解是一段非常漫長而且艱難的旅程,但只要願意開始走,就慢慢會到的。

˄